top of page
1130*590厥標題.png

【研討會時間】 10/6(六)-10/7(日)9:00-17:30

【研討會地點】 台灣大學博雅館202教室

【主辦單位】 人本教育文教基金會

​*參加研討會不需費用,但接受樂捐以攤平場地費等支出。

Home: Welcome

理念教育是什麼?
就是實驗教育原本該有的名字;
體制實驗分數主義、管理主義這麼多年了也不見他們提出任何實驗報告
  
森林小學是什麼?
就是第一所理念學校,為了實踐人本主義所辦的;
以體制外而言,三十算是高壽,然而不瞞您說,她至今仍然健在
  
森林小學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有一些讓大家覺得不習慣之處;
也許只是語詞,或詮釋的問題,但也有可能,真有一些您沒想過的事情!
  
  

Home: Homepage_about

▍研討會特色 ▍

​一、所有理論都透過實例討論,避免陷入抽象文字論述
二、所有參與者將能充份質疑挑戰報告人(現場備有線上提問系統),並展開對話
三、主要報告人為學生、家長、教師、和辦學者
  
  

▍研討會主要內容 ▍

一、各項教育主張的討論

1.教育哲學:

「自律、他律」、「自治、民主」、「自主學習、啟發式教學」等等。

可以透過森小實例(而非抽象理論)來澄清、探討、界定─森小為何從不標榜自主學習?
2.實驗教育:

到底要實驗什麼?混齡教學、學生法庭、乃至於童軍融入等等,本來就是學校可以自然進行的事情,
可以透過森小實例來思考,不宜變成實驗名目。

二、知性教學

1.「有感教學」的實務探討 

2.觀察、體驗、動手實做等等的侷限性


三、生活教育

1.協助小孩處理人際互動的問題─「不強迫、不放棄」的「辯証原則」

2.發現小孩真正的困難、避免規訓、法治、公平性等等陷阱

四、教師的進修與養成

五、家長的參與

認真討論家長和學校的關係,澄清家長「是追求、還是逃避」的迷思,建立家長自我提升的迫切性。

六、辦學的經驗

以森小經驗來思考體制外教育的過去與未來。

Home: Service

▍結構與進行方式 ▍

1920*1080final.png
Home: Homepage_about

▍研討會結構與進行方式  ▍

一、「有機」的設計

機械的議程,大既就是依照各議題逐項討論;這樣很難逹成「人的真實面貌vs.教育思想哲學」的目的,所以我們設計了縱橫兩軸,使其交織進行。

縱軸為「森小的人」,包括:辦學者、教師、學生、家長等等;橫軸為各項議題,包括各項教育主張與爭議,實務教育方法等等。

  

二、「兩天六場」的進行方式

六場(六個時段)分兩類:第一類比較是由「森小的人」依其思考,選擇各議題;第二類,則是依各「議題」,安排不同的人提出報告。
​進行方式則都是由「報告人」講述,「與談人」評論,「現場來賓」共同討論。

 

三、六場的內容

1.森小風景

卅年來有許許多多的事情,每件事情都是一個真實的小故事;由當事人娓娓道來,讓大家思考並提問,是整個研討會的序幕。

  

2.「自主、實驗」vs「主體、理念」

自主學習是一個有待分析的概念,由「完全放任」的一端,到光譜另一端「利誘下的自主」,其間的任一「灰階」都有可能。

我們大家追求的,無寧是主體性的學習。另一方面,把理想的教育稱為「實驗」,有為體制教育取得合法性的嫌疑,也應該深作討論。

  

3.知性學習:「教」什麼?怎麼「教」?

其實很多問題都源自於不知道還可以怎麼教,到現在為止的各項倡議,包括語焉不詳的各種翻轉,都只是形式而非內容的改變。

森小關於「知識」的獨特教學方法,老師必須非常努力才能掌握,這是很好的思考與討論的基礎。

  

4.那些年在森小——爸媽、小孩的「逃避與追求」

在許多家長與小孩的心目中,一開始,森小往往只是一個避難所;後來大家就發現體制其實無所不在。

唯一的路,其實是運用森小的可能性,一起追求更好的教育;這些事情,要由森小的家長和小孩(許多都是大人了)自己來說。

  

5.我們一起在森小——老師、學生的「共同成長」

老師和學生是沒大沒小的。老師教小孩很多東西,但小孩往往不知道;小孩教老師很多東西,彼此不知能覺察多少。

這些過程,每一項都涉及深刻的教育思想與教育哲學,但不是任何理論所能闡述。他們正要把心事反思成語言,告訴願意了解的人。

  

6.「陪」小孩長大的方法

人格養成、價值選擇、與人相處和與自己相處的能力….總之,就是關於人要怎麼活著的種種,僅僅依靠「教導」是教不來的。

所以,體制依賴管教和規訓;智者深知那是適得其反的做法,卻容易放棄教者的責任。解決這些問題,必須講求陪的方法。

 

  • 以上的「1、4、5」為前述第一類,「2、3、6」為第二類(順序並非時段順序,安排中)



四、觸及題目

在六場中,將以不同方式討論以下題目
(細項及進行方式仍在擬定中)


  1. 關於人我們知道些什麼——人的處境、人的需要、人的挑戰、對於人的理解與無知

  2. 到底要教出怎樣的人——在教育中必須不斷探討的問題

  3. 認識小孩——小孩的能與不能, 需要與被需要

  4. 人為什麼需要知識——追求使人獲得解放(Emancipation through knowledge)的知識

  5. 人在知識中異化的徵象——針對各種教學的深層反省

  6. 主體性學習的指標——如何判斷一個孩子的學習是從自己出發的?

  7. 教學評量的迷思與真義

  8. 自律與他律的爭議

  9. 自由與責任的思考

  10. 學生自治與學校民主的迷思

  11. 面對差異

  12. 「有感教學」的指標——如何判斷一個教學方法是「好」的?

  13. 數學、語文、自然、社會藝術人文等各科教學的要義

  14. 辦學者的自我要求——讓我們謹記「通往地獄的路往往是由善意鋪成的」

  15. 在「實驗體制」下,追求理念教育

  16. 校園性騷擾

  17. 面對困難

  18. 安全教育

  19. 獎勵與懲罰

  20. 教師的成長

  21. 家長的成長 

Home: Service

研討會議程

網頁-01.png
Home: Inner_about
第二天議程表改.jpg
Home: Inner_about
Home: Quote
Home: Inner_about
bottom of page